一、总体情况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现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动力方向、水能动力方向)(1953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010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958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971年)4个本科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已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1986年,原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个专业曾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专业,被国家评为有特色的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曾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和吉林省一流高水平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曾为校级金牌专业。
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的中俄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开始招收“特需项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方向)、水利工程领域(水力机械及自动化方向)专业硕士;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学院主体承担能源动力类(动力工程、清洁能源技术领域),以及土木水利类(人工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学院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建筑环境能源工程系、建筑电气工程系、新能源工程系、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BIM 教学部7个教学机构,设有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
学院的能源科学利用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吉林省建筑能源供应及室内环境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热管理技术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吉林省纳米能源与智能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在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设立了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
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面积4000多平方米。拥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测试技术、泵与风机、电厂水处理、锅炉、汽轮机、风电运维、新能源发电、供热、空调制冷、通风、水轮机调节、智能仪器、光伏发电、智能建筑监测与控制、智能化小区、建筑电气综合实验18个实验室,水力发电物理模拟、热力设备拆装、电厂仿真运行、建筑电气综合实训室4个实训室,1个教学模型室。
二、 师资队伍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教学严谨、技术过硬、学科方向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13人(二、三级教授各1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海外博士2人),87.5%以上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国家宝钢优秀教师1人、省级青年勘察设计大师1人、吉林省新世纪人才1人、长春市“师德标兵”1人、 “长春好人”1人。具有国家注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10人,80%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硕士生导师16人。
学院获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长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承担着“新能源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未来能源技术学院-创新技术学院”2个省级人才培育项目建设工作。
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2位教师毕业于英国、俄罗斯高校,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
近年来,教学投入不断加大,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有5人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3人获得教学质量二等奖;有5人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6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8门。
三、 学术成果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瞄准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各级国家财政科研项目75项,企业委托科技攻关项目100余项。获省级科技成果等奖项14项。授权专利77项,软件著作权10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四、学科建设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曾被遴选为校级“十三五”重点学科。曾具有支持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2个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现参与“吉林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流学科联合创新平台”共建,以及“吉林省智能配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特色高水平学科群”建设工作。
本学科立足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以能源动力、建筑能源与环境、建筑智能化、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为载体,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发展。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大量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
五、国际交流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国际教育学院合作,成功搭建了与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办学的平台,为学生走出国门、拓宽视野和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机会。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一直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向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韩国公州国立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GE公司PPL实验室、丹麦奥尔堡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派出16名骨干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培养国际间合作的机会。请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芬兰瓦萨大学、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等教授到我院交流学习,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更新日期: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