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一、总体情况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现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动力方向、水能动力方向)(1953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010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958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973年)4个本科专业和水电站动力设备1个专科专业(1953年)。

1986年,原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两个专业曾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专业,被国家评为有特色的专业。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和吉林省一流高水平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校级金牌专业,并已获准参加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2015年开始招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俄合作办学本科国际交流班。2012年开始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电气智能化方向)、水利工程领域(水力机械及自动化方向)专业硕士。

学院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建筑环境能源工程系、建筑电气工程系、新能源工程系、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BIM 教学部7个教学机构,设有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

现拥有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建筑能源供应及室内环境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设备6000多万元。拥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测试技术、泵与风机、电厂水处理、锅炉、汽轮机、风电运维、新能源发电、供热、空调制冷、通风、水轮机调节、智能仪器、光伏发电、智能建筑监测与控制、智能化小区、建筑电气综合实验18个实验室,水力发电物理模拟、热力设备拆装、电厂仿真运行、建筑电气综合实训室4个实训室,1个教学模型室。

二、 师资队伍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教学严谨、技术过硬、学科方向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海外博士2人),87.5%以上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三级教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2人、国家宝钢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新秀1人、校级金牌教师12人、省级青年勘察设计大师1人、吉林省新世纪人才1人、长春市“师德标兵”1人、 “长春好人”1人。具有国家注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10人,80%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硕士生导师16人。

学院获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长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

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还有2位教师毕业于英国、俄罗斯,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

近年来,教学投入不断加大,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有5人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3人获得教学质量二等奖;有5人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6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8门。

三、 学术成果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瞄准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各级国家财政科研项目75项,企业委托科技攻关项目100余项。获省级科技成果等奖项14项。授权专利77项,软件著作权10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我院获得学校2018年度科研先进集体和2018年度学术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学科建设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被遴选为校级“十三五”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以能源动力、建筑能源与环境、建筑智能化、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为载体,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发展。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大量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

具有支持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2个。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支撑土木学科;水力机械自动化方向支撑水利学科。

五、国际交流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国际教育学院合作,成功搭建了与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办学的平台,为学生走出国门、拓宽视野和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机会。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一直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向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韩国公州国立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GE公司PPL实验室、丹麦奥尔堡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派出16名骨干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培养国际间合作的机会。请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芬兰瓦萨大学、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等教授到我院交流学习,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更新日期:2023年1月17日)